雜誌目錄

magazine

No. 180

2017年2月號

image

核融合發電 機不可失

太陽是人類仰仗的能量來源,我們利用的是它的熱與光;但細究其太陽發光發熱的原因,就是核融合反應:恆星內部的高壓使氫原子核發生連鎖反應,生成氦並釋出極大能量。科學家發現,利用氘與氚也可以完成類似反應,而且不會有壽命極長的放射性副產物,比起再生能源或現今核分裂的核能發電,核融合簡直是真正的永續能源! 第一代核融合反應器早在1950年代問世,經過多年努力,操控電漿的技術已獲改進;近年幾個大型計畫,例如採取雷射核融合的美國國家點燃設施(NIF)、位於法國採取磁控核融合的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(ITER)更持續研究,然而他們最大的技術問題是:無法持續擊發核融合反應,提供穩定的電力。 這些巨型發電設施研究進展緩慢,有人已經不能等了!一些新創公司與年輕科學家另闢蹊徑,著手設計較小型、簡單的機器,希望從不同部件的改良,更穩定操控電漿。這種策略不必數十億美元的經費,能與研究進度緊密配合,修正起來也更容易!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,減少碳排放是當務之急,發展〈核融合發電 機不可失〉;極端天氣今春是否再度上演?且看〈聖嬰現象追蹤日誌〉。2017年2月號《科學人》雜誌還有更具話題的〈讓豬長出人類器官〉、〈我是男生,還是女生?〉,不可不讀。

訂閱方案

雜誌文章

科學人觀點
泡沫傳香:物理學家的新年賀禮香檳酒裡泡沫傳香的歷程,和宇宙星生星死的現象,都遵循著共同的自然法則。

曾志朗(Ovid J. L. Tzeng)

2017-02-04

影像來源/GERARD LIGER-BELAIR

© SCIENTIFIC AMERICAN, A DIVISION OF NATURE AMERICA, INC.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