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.09.04

以微中子看宇宙

2002年,諾貝爾基金會把獎項頒發給戴維斯(Ray Davis)與小柴昌俊,當時他們可供讚頌的貢獻很多。戴維斯因偵測到太陽微中子而成名,那是人們第一次看見來自外太空的微中子,它可是出了名的難以捉摸;小柴昌俊則發現了1987年超新星爆發所釋放出來的微中子。他們的成果是實驗上的精采傑作,因為理論學家原先

隱形的微中子從左方進入氣泡室,一個電子(黃圓圈處) 受到撞擊,因而開始了一段曲折的旅程(彎曲的線條)。這幅影像是由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加葛梅勒氣泡室於1972年拍攝,它有助於證實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,也為微中子在天文學上的應用鋪了路。

隱形的微中子從左方進入氣泡室,一個電子(黃圓圈處) 受到撞擊,因而開始了一段曲折的旅程(彎曲的線條)。這幅影像是由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加葛梅勒氣泡室於1972年拍攝,它有助於證實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,也為微中子在天文學上的應用鋪了路。

© SCIENTIFIC AMERICAN, A DIVISION OF NATURE AMERICA, INC.ALL RIGHTS RESERVED.